yunjiehu.com
“不希望再有人像我一样……”
2023-05-18

以下文章内容摘录自《中国侨网》:

“我的父亲一生著书48本,母亲是俄文老师,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晚年都成了认知症患者。对我和家人来说,这是痛苦的。”日本华侨作家蔡林海曾是研究经济领域的专家,他所创作的《中国的知识型经济》《低碳经济大格局》等图书吸引了众多中日读者,近年来,他开始研究认知症。“有次我妈妈吃完饭忘记了,和阿姨因为吃没吃饭吵了起来。”蔡林海称,这样的情况对认知症患者家庭很常见,如何与认知症患者相处是值得被关注与探讨的。从翻译到著书,蔡林海记录下认知症康复护理知识,帮助认知症患者家庭减少痛苦。他说,中国已经开始做认知症预防了,但是并没有教材,希望自己的记录能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著书之外,蔡林海与团队创办京大(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养老服务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机构为主要应用场景,促进养老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当下,该公司设计研发的社区居家型康复训练机器人、老年痴呆预防干预机器人、老年人失能预防干预机器人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3C证书”。不少产品已在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为智能养老机器人

澳大利亚华裔医学研究者郑婉仪也有相似经历。郑婉仪在广东出生、香港长大、悉尼上大学,1999年毕业后回到香港的一家化学公司工作,而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深造。2002年的一天,原本身体健康的母亲无力地蹲坐在郑婉仪房间外敲门。医生告诉郑婉仪,母亲头部有一个离脑干很近的显影,但手术风险很高,有医学背景的郑婉仪也有些悲观。在查阅学术文献后,她毅然决定让母亲接受手术,将母亲原本可能只有三个月的剩余寿命延长至九个月。

自那时起,母亲因脑癌逝世的阴影便笼罩着她,而她也因此决定再到澳大利亚,将癌症研究作为此生志业。她说:“不希望有更多人像我一样,在还没有好好孝敬父母的时候就失去了亲人。”在香港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的经历让郑婉仪对淋巴癌和血癌有了更深的认知。在2010年回到澳大利亚后,她很快就收到了澳大利亚石棉疾病研究所(ADRI)抛来的橄榄枝,并在2018年成为首席科学家。郑婉仪广泛研究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的诊断和形成机理,最喜欢的事就是泡在实验室。“我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开车也只记得从家到实验室的路。”

她表示,期望下一步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更多数据,希望能把研究带到中国去,并且和中国的科学家有更多合作。

返回